農機企業如何構建創新生態?助力產業邁向中高端
當前,我國農機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新徵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需要深刻把握行業新階段的本質特徵,順應產業演變歷史規律,構築中高端產品發展能力,切實提升產業發展內涵,以創新推動農機產業鏈加速向中高端突破。
一、中高端產業面臨發展突破
受益於惠農政策的扶持,2003年以來,我國農機工業得到了持續的發展,整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產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由一個傳統的農機制造國家成長爲世界農機制造大國。
截止目前,我國農機裝備制造已基本涵蓋各個門類,能夠生產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農機產品,滿足國內90%以上的市場需求。國際貿易總量比重穩步提升,2021年農業機械出口金額同比增長近20%。其中,拖拉機年出口數量佔到國內市場的40%左右。
頭部企業開始打造農業機械產品設計、加工、檢測、裝配的全流程智能化。部分企業在關鍵領域建立了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擁有自動化裝配系統、加工中心等爲主導的制造系統,具備自動柔性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數控加工中心、現代化塗裝生產線等裝備資源。無級變速拖拉機、動力換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6行智能採棉機、10千克/秒喂入量智能谷物聯合收獲機及玉米高速精量排種器核心部件等高端產品、核心零部件實現了自主化制造。
站在全球的產業格局角度看,我國農機產業雖位於中低端階段水平,仍具備技術自主創新、產業彎道超車的動力。我國農機制造企業8000多家,由大中拖制造企業近240家、玉米收獲機制造企業近90家、水稻插秧機制造企業近70家、谷物烘幹機企業近140家、鏵式犁制造企業近130家、播種機械制造企業近300家等企業組成。
從全球價值鏈看,這些企業多數位於以加工組裝爲主和貼牌生產的中低端環節,中低端制造資源重復,高端產品制造能力欠缺。
從制造技術水平看,重要產品核心部件和部分高端設備仍依賴進口,我國中高端農機產品生產所需的高壓共軌系統、溼式離合器、傳動控制器、變量泵、雙排量轉向器、角度傳感器等一些關鍵零部件仍是供應鏈中的薄弱環節。喂入量13公斤/秒及以上,能夠收獲小麥、大豆和玉米籽粒等作物的聯合收獲機仍由跨國公司主導。
從品質品牌看,我國農機產品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價格“三低”產品居多,中高端產品和世界知名品牌少。中低端產品供大於求,部分類別高端產品佔比遠不到5%,整體產品附加值偏低。
從制造設備資源看,多數企業金切設備數控化率不到30%,工藝裝備數字化水平偏低。設備平均新度系數不到40%,一些設備年限久遠、精度系數不足,不具備高精度零部件制造能力。自動化制造技術只是點、線應用,缺乏面、體上的系統運轉。
近年來,受疫情因素影響、資源稟賦、環境約束、制造成本增長等因素制約,農機制造業競爭優勢逐步減弱,面臨着跨國公司“高端產品攔截”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產品制造能力提升”的雙向擠壓。
展望“十四五”,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啓新的徵程,對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四五規劃指出,要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億萬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爲目標,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爲動力,加快補齊機具技術供給、農藝農田配套、管理政策創新等方面的短板,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這爲加快推進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指明了方向。
二、不斷優化支撐發展的資源
國四切換,標志着我國農機工業加快了中高端產品的發展步伐。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未來應注重微笑曲線的發展特點,做到波浪式上升和螺旋式前進。農機產業既要加強技術導向的產品研發、客戶導向的市場營銷,又要提高微笑曲線中間的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轉型、綠色制造轉型、向現代服務制造轉型。
一是積極打造高技能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是產業邁向中高端的強力引擎。致力於技術創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協同企業,需加快構建開放高效的創新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和管理變革,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的跟跑、並跑和領跑目標。以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爲主線,瞄準高端農機發展趨勢,加大產品研發創新。
打造完整產業鏈,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量產化方向發展,自主掌控自動導航、ISOBUS(農機總線)、高壓共軌、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新能源動力、機電液一體化等先進技術的核心知識產權。圍繞用戶需求的中高端產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大力發展具有較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新興產品。圍繞現有產品存在問題,實施產品改進和品質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性價比,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
二是積極構築高水平產品制造基地。目前我國農機工業雖然體系完善、產能龐大,但是整體制造水平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要改變農機工業大而不強的格局,就要通過實施《中國制造2025》《“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輪農機產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重大突破的歷史機遇,融入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大潮,盡快掌握高端產品先進成熟制造技術。
持續增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持續發展能力。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普及應用,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開展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技術項目。提高綠色化、低碳化制造水平,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實施全域態全過程全周期質量管理,全面夯實質量設施短板弱項。進行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強工序銜接、提升工藝運用水平,運用自動裝配柔性線體、在線監測設備,保證裝配和質量一致性,不斷將存量優勢轉化爲增量優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制造基地,融入世界一流方陣,積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三是積極打造高水平市場營銷網絡。要發揮農機市場需求廣闊、空間巨大的優勢,實施渠道品牌重塑重構,堅持做大做強與做精做專相結合,着力改變經銷網絡資源分散、弱亂散小的格局。
深入貫徹國家“十四五”規劃剛要、《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線上線下營銷高度協同,加快推進全球營銷鏈優化、布局,全面提升企業營銷水平。
開展細分化定制、定向式營銷、在線支持服務等新型商業模式,主動把握客戶新的需求。整合網絡資源、視頻電商和在線推廣等生態資源及AI/AR/MR/VR技術,賦能企業營銷發展。開展產品研發、備件採購、宣傳推廣、客戶管理、銷售服務等工作內容。立足客戶全生命周期價值經營、全景數據動態採集與安全共享、全域智能化推進的趨勢,構築營銷生態化階梯,推動營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由坐商向動商發展、由機遇競爭向價值競爭發展,全面提升市場營銷能力、促進業務穩步增長。
三、持續提升高品質推進的能力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要求發展驅動能力、創新通道能力、資本布局能力、服務支撐能力同頻共振、協同發展,致力於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是提升發展驅動能力。當前,全球產業價值鏈正在解構,企業原先的研發、採購、制造、營銷將持續變化,形成新的發展狀態。
未來要求農機企業盡快提升發展能力,加快向價值鏈向中高端發展步伐。加強政策的分析,尋找對應的發展機遇,助力產業發展。制訂高端產品發展規劃,明確發展路徑及資源配置,補齊發展短板,追求企業價值增長。
通過重構產供銷、責權利和人財物價值鏈,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發展成本,提高運營能力。加強全球市場開拓,打通專業化領域國際競爭通道,精準有序對接目標市場。提高了解、預研預判、有效規避和妥善應對潛在風險的能力。
二是完善創新通道能力。創新是突破生存矛盾和發展難題的必要之路。我國農機行業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障礙依然存在,需要通過創新發展方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形成創新主體、創新活動、創新功能並步推動、多方參與、責權分明的格局。
做好創新能力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綜合考慮、全盤推進創新能力建設,形成推進戰略目標定力。探索實踐智能化建造、數字化管理、信息化賦能,確保企業在不同的賽道穩步成長。圍繞產業鏈價值鏈部署創新鏈,解決創新項目和產業需求脫節問題,形成產業發展、產品創新協同發展模式。
加快培育以企業爲主體、以需求爲導向的產學研用模式,形成中高端產品的持續創新態勢。創新營銷鏈構塑,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爲終端用戶提供全套農業裝備需求解決方案。
三是優化資本布局能力。當前,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0家大關,與2019年底相比增長了近三分之一。具有農機概念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33家,不少業內企業正在謀劃上市。
整體看,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同時中高端產業升級需要匹配的資本支持。要注重資本爲主導,把握資本對接機遇,重構產業生態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創新水平。要圍繞產業邁向中高端的薄弱環節,完善資金鏈配置,優化資金供給格局。
相關企業要充分認識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和助推產業發展中的助力作用,理解到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的重要性,以及早規劃、着手制訂具有上市路線圖。相關農機企業要有積極性,嚴格管理內功,明晰發展要素,落實發展方向,構建成熟的發展模式和核心競爭力,夯實成功上市的關鍵支撐。
四是壯大服務支撐能力。產業向中高端升級過程中,通過服務能夠提高顧客滿足和顧客忠誠,與市場營銷手段一致,增加企業的營銷效率和效益,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農機服務涉及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及產前、產中、產後多個環節,具有專業性強、融合度高、帶動性多等特點,是產業競爭的關鍵要素。從國四切換服務實踐看,目前售後服務仍存在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協同產業鏈供應鏈構建農藝融合、產品研發、業務諮詢、技術培訓、配件儲備、售後服務、資源調配、服務評價、客戶管理等服務鏈,完善專業化、數字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爲企業開發新產品、開創新產業、構建新業態,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務價值解決方案。
邁向新徵程,譜寫先開篇
農機產業邁向中高端是一項永遠向前、不能止步的徵程,考驗的是企業決策者的智慧和能力。企業實施的步伐越早越快越能夠獲得新的競爭優勢。這就需要依據經營環境,提前進行全價值鏈優質資源投入和布局,加快發展能力提升,取得戰略主動。
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需求態勢,協同相關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圍繞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共同進行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穩定產業發展通道。
對標競爭對手,培育產業、產品、質量等方面差異化優勢,持續積累競爭資源和能力。順應終端需求,實施農機農藝融合,及時進行新產品研發和老產品改進,全面提高產品的適應性、可靠性。
加大中高端產品的宣傳、推廣,建立健全敏捷的數字化輸出通道,爲用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農業裝備整體需求產品。